本章節亮點

本公司本著縮短工期、降低營造階段廢棄物及提高施工效率的精神,持續研發創新且對環境友善的技術,期望在施工期間除提高效率外,同時將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降至最低。

創新技術運用

除承攬公共工程業務外,中工對自有施工技術之開發不遺餘力,不僅技術有高度自主性,亦有效控制營造成本、縮短工期、減少污染及提高效率等目的。以 BES 營建管理系統為例,能有效提升工程進度、控制成本和原物料管控,簡化的操作介面及相關功能更能夠充分發揮系統之功效。此外,中工亦研發智慧工地相關偵測設備及人工智慧偵測系統,除了預防工安意外,也可即時追蹤工程進度並確保工程品質。

工業4.0與5G全面人工智慧化建築-雲宇宙

中工將創新技術運用於中工雲宇宙,將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整合於機電弱電系統中,同時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進行定期監測與管理,以符合 ESG 永續發展目標。其次,推出以建築資訊模型(BIM)全生命週期整合於工程建設之建築履歷系統,並透過 BIM 設施管理,達數位雙生(Digital Twin)的科技化建設。

定期碳排監測統計與能源管理

1.中工雲宇宙施工階段,每月皆會統計當月各材料、工法之碳排放量,藉以統計完工後之碳排放量。藉由雲宇宙的案例,推估未來工程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根據可減碳的方式對未來工程執行減碳計畫。

2.成立能源管理中心:能源管理中心是建築物和園區之核心,透過中央監控系統對變電站用電、機房門禁、環控安全、UPS 系統等進行監控和管理,實現能源高效利用以促進能源共享管理,達到降低成本、減少碳排放,推動可持續能源利用等目標。

影音即時指揮中心監管

透過無人機、固定式、攜帶式與移動式攝影機進行影像擷取與即時傳輸後,並透過地理資訊 (GPS) 搭配地圖呈現各工區所在位置之即時狀態如溫度、風速和熱危害指數等,作為工程施工條件之判斷依據,並選擇對環境衝擊最小之施工方式。

針對施工地區,中工建立影音即時互動確認回報系統,以減少交通往返所需之時間與溫室氣體排放。特殊地幅廣大工區推廣導入工區智慧管理,針對語音、圖像、工區位置等資訊集成音訊、影片、圖片及工區資訊等格式資料,建設全方面工區管理並同步建立中工資料庫以達到多面向的智慧管理。

智慧停管系統

隨著城市人口增長和汽車擁有量的增加,停車管理成為城市管理一大挑戰。智慧停管系統透過人臉識別、支付主機、智慧充電樁等技術,實現停車場的自動化管理和智能服務,提高停車效率,減少因塞車而造成的排放。

人工智慧 CCTV ( 中工雲眼 )

傳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需要大量的人力監控和回放,效率較低。人工智慧CCTV 系統則可透過智能分析技術,自動識別人、車、物等對象,實現安全事件的即時監測和警報,大大提高監控效率和安全性。

機電五大系統智慧平台

機電系統是建築物運行的重要基礎,包括電氣、能源、水、空調和消防系統。智慧平台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實現這些系統的集中監控和智能控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了建築物的運行效率和節能效果。

數位雙生平台 (Digital Twin)

BIM 3D 引擎和地理資訊系統 (GIS) 引擎的結合,為建築履歷管理提供強大的工具。通過數位雙生平台,管理者可以適時了解建築物的結構、設備和用途,提前預防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保障建築物的安全和效率。

外部肯定與未來發展期許

中工持續精進智慧工地管理系統,並以「中工雲宇宙 AI 園區」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MUSE)金獎。中工因雲宇宙 AI 園區建案,成為全球首家通過 PAS 2080 建築與基礎建設碳管理標準查證的資產業主,未來目標是取得國際 LEED 及臺灣綠建築黃金評級,讓進駐之企業一同邁向ESG 的管理目標。

建築履歷平台

從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竣工交付到運維階段的 BLM 全生命週期,透過 BIM 的 3D可視化,即時監測建物相關的數據資料,達到預防性維護,優化設備設施及資產的管理方式。

能源管理系統

公共區域用電、用水數據監測,透過數據中台介接中央監控系統收回的數據資訊,再進行數據收集、監測,告警連動至智慧物管平台。

本章節亮點

本公司本著縮短工期、降低營造階段廢棄物及提高施工效率的精神,持續研發創新且對環境友善的技術,期望在施工期間除提高效率外,同時將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降至最低。

創新技術運用

除承攬公共工程業務外,中工對自有施工技術之開發不遺餘力,不僅技術有高度自主性,亦有效控制營造成本、縮短工期、減少污染及提高效率等目的。以 BES 營建管理系統為例,能有效提升工程進度、控制成本和原物料管控,簡化的操作介面及相關功能更能夠充分發揮系統之功效。此外,中工亦研發智慧工地相關偵測設備及人工智慧偵測系統,除了預防工安意外,也可即時追蹤工程進度並確保工程品質。

工業4.0與5G全面人工智慧化建築-雲宇宙

中工將創新技術運用於中工雲宇宙,將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整合於機電弱電系統中,同時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進行定期監測與管理,以符合 ESG 永續發展目標。其次,推出以建築資訊模型(BIM)全生命週期整合於工程建設之建築履歷系統,並透過 BIM 設施管理,達數位雙生(Digital Twin)的科技化建設。

定期碳排監測統計與能源管理

1.中工雲宇宙施工階段,每月皆會統計當月各材料、工法之碳排放量,藉以統計完工後之碳排放量。藉由雲宇宙的案例,推估未來工程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根據可減碳的方式對未來工程執行減碳計畫。

2.成立能源管理中心:能源管理中心是建築物和園區之核心,透過中央監控系統對變電站用電、機房門禁、環控安全、UPS 系統等進行監控和管理,實現能源高效利用以促進能源共享管理,達到降低成本、減少碳排放,推動可持續能源利用等目標。

影音即時指揮中心監管

透過無人機、固定式、攜帶式與移動式攝影機進行影像擷取與即時傳輸後,並透過地理資訊 (GPS) 搭配地圖呈現各工區所在位置之即時狀態如溫度、風速和熱危害指數等,作為工程施工條件之判斷依據,並選擇對環境衝擊最小之施工方式。

針對施工地區,中工建立影音即時互動確認回報系統,以減少交通往返所需之時間與溫室氣體排放。特殊地幅廣大工區推廣導入工區智慧管理,針對語音、圖像、工區位置等資訊集成音訊、影片、圖片及工區資訊等格式資料,建設全方面工區管理並同步建立中工資料庫以達到多面向的智慧管理。

智慧停管系統

隨著城市人口增長和汽車擁有量的增加,停車管理成為城市管理一大挑戰。智慧停管系統透過人臉識別、支付主機、智慧充電樁等技術,實現停車場的自動化管理和智能服務,提高停車效率,減少因塞車而造成的排放。

人工智慧 CCTV ( 中工雲眼 )

傳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需要大量的人力監控和回放,效率較低。人工智慧CCTV 系統則可透過智能分析技術,自動識別人、車、物等對象,實現安全事件的即時監測和警報,大大提高監控效率和安全性。

機電五大系統智慧平台

機電系統是建築物運行的重要基礎,包括電氣、能源、水、空調和消防系統。智慧平台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實現這些系統的集中監控和智能控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了建築物的運行效率和節能效果。

數位雙生平台 (Digital Twin)

BIM 3D 引擎和地理資訊系統 (GIS) 引擎的結合,為建築履歷管理提供強大的工具。通過數位雙生平台,管理者可以適時了解建築物的結構、設備和用途,提前預防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保障建築物的安全和效率。

外部肯定與未來發展期許

中工持續精進智慧工地管理系統,並以「中工雲宇宙 AI 園區」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MUSE)金獎。中工因雲宇宙 AI 園區建案,成為全球首家通過 PAS 2080 建築與基礎建設碳管理標準查證的資產業主,未來目標是取得國際 LEED 及臺灣綠建築黃金評級,讓進駐之企業一同邁向ESG 的管理目標。

建築履歷平台

從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竣工交付到運維階段的 BLM 全生命週期,透過 BIM 的 3D可視化,即時監測建物相關的數據資料,達到預防性維護,優化設備設施及資產的管理方式。

能源管理系統

公共區域用電、用水數據監測,透過數據中台介接中央監控系統收回的數據資訊,再進行數據收集、監測,告警連動至智慧物管平台。